辰的由来


【辰的由来】辰 , 象形字 , 金文字形 , 是蛤蚌壳之类软体动物的形象 , “蜃”的本字 。后经假借而产生了其他用法 。本义:蛤蚌之类的软体动物 , 同本义辰 , 有身也 。——《说文》辰者 , 言万物之蜃也 。——《史记·律书》十二地支的第五位 , 在太岁纪年法中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。
辰 , 象形字 。在字形上 , 早期甲骨文中的“辰”字所像不明 , 对于中期甲骨文中的“辰”字和晚期甲骨文中的“辰”字 , 有人认为是手持蛤蜊制的农具蚌镰形 , 实则应是用手挖出藏在地下的躯体蜷曲而有环节襞纹的蛴螬、豆虫一类的农田害虫 , 其上部是象征地表的短横 , 整个字就像蛰虫在惊蛰时苏醒后蠢蠢欲动的样子 。
对于早期金文中的“辰”字 , 一说像蜃蛤的样子 , 是“蜃”的本字;一说像蛴螬卷曲的样子 。晚期金文中的“辰”字结构较复杂 , 突出了“手挖” , 由此演变为《说文解字》古文中的“辰”字和小篆中整齐化的“辰”字 , 其小篆字形经过隶书字形后楷书写作“辰” 。在字义上 , “辰”字的本义是“蛰虫在惊蛰时苏醒后蠢蠢欲动的样子” , 引申指“震动” , 又引申指“日、月、星的总称” , 可以特指“北辰(即北极星)”和泛指“众星” , 又可以特指“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” , 也引申指“日、月的交会点 , 即农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”和“时间 , 日子”等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