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上礼下,上尊下应,应是一种社会共识

【尊上礼下,上尊下应,应是一种社会共识】
尊上礼下,上尊下应,应是一种社会共识
是日, 凉风微拂, 烟云密布 。
“水澹澹兮生烟”, 凭空冒出一句诗 。 仔细一查, 原来是诗仙所作 。 “青冥浩荡不见底, 日月照耀金银台”, 恢宏流丽, 心驰神往 。
如果用“幸福感”来衡量, 今人可胜古人吗?未必 。 古人追求修道成仙, 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。 仙乐飘飘, 从古典音乐中可见一斑 。
尊上礼下,上尊下应,应是一种社会共识
城市解封, 恢复堂食, 人们的喜悦似乎并没有增添多少 。 是啊, 解封了, 然后呢?
一场疫情, 一场战争 。 虽然不至于百废待兴, 但也折射出不少社会问题 。 不必说网络曝光的矛盾纠纷, 现实社会的摩擦也屡见不鲜 。
人心漂浮, 彼此不服 。 笔者想起佛经中提到的威音王时代 。 据载, 那时候人们的思想纯正无邪 。 莫非当下真的是末法乱世吗?
尊上礼下,上尊下应,应是一种社会共识
且不说他国的劫初之佛 。 班固在《东都赋》中说:“女修织紝, 男务耕耘, 器用陶匏, 服尚素玄, 耻纤靡而不服, 贱奇丽而弗珍, 捐金于山, 沈珠于渊 。 ”社会风俗为之一新 。
是说, 当那个社会的人们“弃末而返本, 背伪而归真”, 最终安居乐业, 人心泰然安定 。
尊上礼下,上尊下应,应是一种社会共识
古书先有“履而泰然后安”, 后有“安而履之为礼”, 都是倡导以礼作为社会共识, 从而实现上下有序的安定局面 。 但是, “上尊下卑”是有悖人权的 。 更何况, 英雄不问出处 。
然而, “上尊”是必要的 。 正是那些前仆后继者, 文明得以代代递进 。 这里的尊, 不是尊权尊势, 而是尊道尊才;这里的下, 也不是卑下, 而是基于人人生而平等之上的“礼下” 。
尊上礼下, 上尊下应, 应是一种社会共识 。
尊上礼下,上尊下应,应是一种社会共识
《论语》中记载了孔子践行礼仪的言行 。 “君子不以绀、緅饰 。 红、紫不以为亵服 。 ”这些古礼渊源, 都不是空穴来风 。
如今, 越来越多的民众, 主动选择归园田居 。 颇有“兴农桑之盛务”之象 。 “礼”即“理”, 不影响他人是礼, 符合规律是礼 。 礼不是约束, 而是一种尊重, 更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。

    推荐阅读